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50101 主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
新计划合格条件 |
旧计划可顶替课程 |
备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00037 |
美学 |
6 |
|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00820汉字学概论 |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06179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
0081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4 |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
|
00816 |
文艺心理学 |
5 |
|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00015英语(二) |
|
14287 |
唐宋诗词专题 |
5 |
06161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研究 |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
10196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
0 |
|
|
总学分 |
76 |
|
|
说明:已经合格的旧计划课程无须再报考对应左侧的课程。
●表示实践课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具备宽阔的文化视野,能运用专业知识,在本学科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和文学创作、传播以及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
课程设置要求:
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3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3学分。其中必设课程9门,共计52学分;选设课程不得少于4门,不得少于21学分。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
必设课程及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6)、美学(6)、中国现代文学史(6)、中国古代文学史(一)(7)、中国古代文学史(二)(7)、外国文学史(6)、古代汉语(8)、语言学概论(6)。
推荐选设课程及学分:外语(7)、中国古代文论选读(4)、西方文论选读(4)、当代文学思潮专题(4)、唐宋诗词专题(5)、明清小说专题(5)、文艺心理学(5)、比较文学研究(5)。
选设课程设置要求:
1.本专业可以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在选设课程的安排上作相应调整,如语文教育方向,建议开设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材论、中国语文教育史、外国语文教育专题、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群众文艺方向,建议开设文艺管理学、文艺社会学、文艺民俗学、民俗文学概论、网络文学导论、舞台艺术综论、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
2.推荐选设课程以外的选设课程原则上每门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5学分。
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为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建议在以下四类实习中挑选一类进行短期实习,并写出不少于3千字的实习报告:(1)中小学以及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习;(2)媒体或文化、出版机构实习;(3)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4)与专业相关的调研活动。
2.毕业考核。
其他说明:
1.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毕业考核,可在综合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2.综合考试注重考核应考者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8千字,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方法,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